信息公开专栏
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2021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引 言

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坐落在风景宜人的松花江北岸国家级自贸区,办学历史始于2003年创办的大庆石油学院华瑞学院,2012年获教育部批准转设为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是民办本科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总占地面积89.06万平方米。

学校秉持“承大庆精神立德,以铁人榜样树人”的育人精神,遵循“博学求实、励志创新”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明誉校,管理强校,努力把学校建成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

学校设有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理教研部、体育教研部等15个教学院(部)。开设32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科类专业23个,占比71.9%,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经、文、管、艺、教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其中“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石油工程专业被评为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既聘有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知名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和国外学习归来的青年才俊,更有一批由博士硕士构成的中青年教师队伍;既有二级教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也有国际国内各类科技大赛的冠军得主及指导教师。

学校教学基本设施齐备。配置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构建了完备的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建立了先进的实训基地,并与大庆油田采油九厂、胜利油田、浙江石化、齐齐哈尔二机床、新和成生物科技、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等众多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科学实验探索,开展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

学校注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读书节”“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了兴趣激发与才华展示的舞台。

学校积极探索“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四学生全年在企业进行综合实习。于2018年成立了校企合作的行业学院,联合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现已开办10余个校企合作定向班,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适应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的31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实施本硕直通车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交换生项目、外国专家讲座沙龙、中外学生友好交流和短期游学等丰富多样的国际教育合作项目,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国际教育需求;面向全球招收汉语进修生,为广大中外学生提供广阔的国际化交流平台。

多年来,哈石油学子不断创造着优异的成绩:女排连续三年蝉联黑龙江省大学生排球锦标赛冠军,夺得“2018年全国青少年U系列非接触式橄榄球锦标赛”U18女子组冠军;与北京大学共享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特等奖;2012年至2018年连续7年参加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对我校代表队进行了采访;学校先后已有近800人考取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考研率位列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高校第2名;就业率逐年攀升,位列全省39所本科高校前10名。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黑龙江省“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重要战略的实施,我们将抓住机遇、埋头苦干,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而不懈努力!

 

 

 

 

 

第一章 毕业生生源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我校2021届毕业生均为本科毕业生,共计2242人,涉及28个本科专业,分别为:石油工程、油气储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能源化学工程、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英语、俄语、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动画,覆盖了工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在本届毕业生中男生1314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58.61%;女生928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41.39%;男女生比例为1.42:1。毕业生数量排名前三名的专业分别为财务管理(276人)、土木工程(19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87人)。

二、毕业生生源地结构

2021届毕业生生源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因学校地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生源最多,占毕业生总数的70.70%,东北三省地区生源占毕业生总数的77.43%,其他外省生源占毕业生总数的22.57%。(见表1.2.1)

表1.2.1 2021届毕业生生源结构统计表(截至2021年9月1日)

序号

毕业生生源地

人数

占比

1

黑龙江省

1585

70.70%

2

天津市

90

4.01%

3

吉林省

78

3.48%

4

辽宁省

73

3.26%

5

贵州省

70

3.12%

6

内蒙古

62

2.77%

7

四川省

48

2.14%

8

河北省

36

1.61%

9

河南省

33

1.47%

10

山西省

28

1.25%

11

安徽省

27

1.20%

12

新疆

26

1.16%

13

山东省

24

1.07%

14

海南省

18

0.80%

15

青海省

15

0.67%

16

湖北省

9

0.40%

17

陕西省

8

0.36%

18

云南省

8

0.36%

19

江苏省

3

0.13%

20

广西

1

0.04%

合计

2242

100%

 

三、毕业生民族分布

2021届毕业生中汉族毕业生人数最多,达到207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2.69%;满族毕业生人数7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12%;蒙古族毕业生人数2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16%;其他少数民族毕业生合计6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03%。(见表1.3.1)

表1.3.1 2020届毕业生民族分布统计表(截至2021年9月1日)

序号

民族

人数

占比

1

汉族

2078

92.69%

2

满族

70

3.12%

3

蒙古族

26

1.16%

4

回族

10

0.45%

5

朝鲜族

10

0.45%

6

苗族

8

0.36%

7

达斡尔族

4

0.18%

8

土家族

4

0.18%

9

白族

4

0.18%

10

黎族

3

0.13%

11

仡佬族

3

0.13%

12

彝族

3

0.13%

13

布依族

3

0.13%

14

侗族

3

0.13%

15

水族

3

0.13%

16

其他

2

0.09%

17

锡伯族

1

0.04%

18

藏族

1

0.04%

合计

2242

100%

 

 

 

 

 

 

 

 

 

 

 

 

第二章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总体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2021届全校共有毕业生2242人,截至2021年9月1日,全校本科就业率为85.95%(见表2.1.1)。我校就业类别(见表2.1.2)排前三名的为私营企业1345人,占59.99%;灵活就业203人,占9.05%;国有企业186人,占8.30%。我校各专业就业率(见表2.1.3)排前三名的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31人,就业率100%;环境工程30人,就业率100.00%;音乐表演49人,就业率97.96%。

表2.1.1 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截至2021年9月1日)

总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2242

1927

85.95%

表2.1.2 2021届毕业生就业类别质量(截至2021年9月1日)

序号

就业类别

人数

占比

1

私营企业

1345

59.99%

2

待就业

315

14.05%

3

灵活就业

203

9.05%

4

国有企业

186

8.30%

5

党政机关

44

1.96%

6

升学

42

1.87%

7

参军入伍

34

1.52%

8

中等初等教育

24

1.07%

9

出国、出境

22

0.98%

10

其它事业单位

14

0.62%

11

自主创业

8

0.36%

12

地方基层项目

3

0.13%

13

医疗卫生单位

1

0.04%

14

高等教育单位

1

0.04%

合计

2242

100%

 

 

表2.1.3 2021届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统计表(截至2021年9月1日)


就业总数

未就业

总人数

石油工程

人数

146

16

162

比率

90.12%

9.88%

油气储运工程

人数

70

3

73

比率

95.89%

4.1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人数

181

6

187

比率

96.79%

3.2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人数

31

0

31

比率

100.00%

0.00%

机械电子工程

人数

39

6

45

比率

86.67%

13.33%

工业设计

人数

40

1

41

比率

97.56%

2.44%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人数

38

2

40

比率

95.00%

5.00%

化学工程与工艺

人数

103

3

106

比率

97.17%

2.83%

环境工程

人数

30

0

30

比率

100.00%

0.00%

能源化学工程

人数

40

2

42

比率

95.24%

4.76%

财务管理

人数

208

68

276

比率

75.36%

24.64%

国际经济与贸易

人数

61

8

69

比率

88.41%

11.59%

市场营销

人数

76

13

89

比率

85.39%

14.61%

自动化

人数

70

7

77

比率

90.91%

9.09%

测控技术与仪器

人数

23

6

29

比率

79.31%

20.6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人数

68

10

78

比率

87.18%

12.82%

通信工程

人数

21

14

35

比率

60.00%

40.00%

物联网工程

人数

44

23

67

比率

65.67%

34.33%

电子信息工程

人数

40

33

73

比率

54.79%

45.2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数

60

53

113

比率

53.10%

46.90%

土木工程

人数

180

13

193

比率

93.26%

6.74%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人数

29

3

32

比率

90.63%

9.38%

工程造价

人数

77

5

82

比率

93.90%

6.10%

英语

人数

42

6

48

比率

87.50%

12.50%

俄语

人数

66

4

70

比率

94.29%

5.71%

音乐表演

人数

48

1

49

比率

97.96%

2.04%

广播电视编导

人数

69

8

77

比率

89.61%

10.39%

动画

人数

27

1

28

比率

96.43%

3.57%

总计

人数

1927

315

2242

占比

85.95%

14.05%

二、毕业生就业去向

(一)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2021届已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为1927人,就业率85.95%。其中毕业生选择就业省份(直辖市)前五名为:黑龙江省就业人数828人,占就业毕业生的45.67%;浙江省就业人数159人,占就业毕业生的8.76%;辽宁省就业人数131人,占就业毕业生的7.22%;北京市就业人数97人,占就业毕业生的5.34%;山东省就业人数92人,占就业毕业生的5.07%。其中210人选择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一线城市就业,占就业毕业生的11.58%。(以上数据不含升学、出国以及应征义务兵)(见表2.2.1)

表2.2.1 2021届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统计表(截至2021年9月1日)

序号

省份

人数

占比

1

黑龙江

828

45.67%

2

浙江

159

8.76%

3

辽宁

131

7.22%

4

北京

97

5.34%

5

山东

92

5.07%

6

江苏

90

4.95%

7

天津

65

3.57%

8

广东

59

3.24%

9

上海

41

2.25%

10

吉林

40

2.20%

11

四川

35

1.92%

12

河北

34

1.86%

13

河南

26

1.42%

14

内蒙古

21

1.15%

15

陕西

16

0.87%

16

安徽

14

0.76%

17

海南

14

0.76%

18

新疆

12

0.66%

19

青海

7

0.38%

20

重庆市

7

0.38%

21

湖北

6

0.33%

22

湖南

6

0.33%

23

广西

4

0.22%

24

云南

4

0.22%

25

福建

4

0.22%

26

宁夏

1

0.05%

合计

1813

100.00%

(二)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2021届已就业的毕业生中,从事制造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占23.51%,主要为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及自动化专业,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占10.90%,主要为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事建筑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占9.70%,主要为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及工程管理专业。从我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可以看出,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跟我校专业特点一致,基本实现了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见表2.2.2)

表2.2.2 2021届毕业生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统计表(截至2021年9月1日)

序号

就业行业

人数

占比

1

制造业

453

23.51%

2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10

10.90%

3

建筑业

187

9.70%

4

批发和零售业

140

7.27%

5

教育

119

6.18%

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94

4.88%

7

灵活就业

70

3.63%

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1

3.17%

9

房地产业

59

3.06%

1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5

2.85%

1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3

2.75%

12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51

2.65%

1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9

2.54%

14

金融业

48

2.49%

1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3

2.23%

16

升学

42

2.18%

1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0

2.08%

18

采矿业

35

1.82%

19

应征义务兵

34

1.76%

20

农、林、牧、渔业

27

1.40%

21

住宿和餐饮业

26

1.35%

22

出国、出境

19

0.99%

23

卫生和社会工作

9

0.47%

24

其他

3

0.16%

 

(三)各专业升学率

我校2021届毕业生共升学42人,升学率为1.87%,其中升学人数前三名的专业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升学人数20人,升学率为10.70%;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升学人数9人,升学率为20.00%;石油工程专业,升学人数4人,升学率为2.47%。 (见表2.2.3)

表2.2.3 2021届毕业生毕业生各专业升学率统计表(截至2021年9月1日)


考研人数

总人数

石油工程

人数

4

162

比率

2.47%

油气储运工程

人数

1

73

比率

1.3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人数

20

187

比率

10.70%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人数

1

31

比率

2.22%

机械电子工程

人数

9

45

比率

20.00%

工业设计

人数

41

比率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人数

40

比率

化学工程与工艺

人数

1

106

比率

0.94%

环境工程

人数

30

比率

能源化学工程

人数

42

比率

财务管理

人数

276

比率

国际经济与贸易

人数

1

69

比率

1.45%

市场营销

人数

89

比率

自动化

人数

1

77

比率

1.30%

测控技术与仪器

人数

29

比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人数

78

比率

通信工程

人数

1

35

比率

2.86%

物联网工程

人数

1

67

比率

1.49%

电子信息工程

人数

73

比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数

113

比率

土木工程

人数

1

193

比率

0.52%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人数

32

比率

工程造价

人数

82

比率

英语

人数

48

比率

俄语

人数

70

比率

音乐表演

人数

1

49

比率

2.04%

广播电视编导

人数

77

比率

动画

人数

28

比率

总计

人数

42

2242

占比

1.87%

三、各院就业基本情况

(一)石油工程学院

石油工程学院由两个专业组成,分别为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共毕业235人,就业类别分布在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升学等。就业率最高的三个类别为私营企业138人,占58.72%;国有企业17人,占7.23%;升学5人,占2.13%。(见表2.3.1)

表2.3.1 2021届毕业生石油工程学院就业情况统计表(截至2021年9月1日)

升学

国有 企业

私营 企业

总数

石油工程

人数

4

9

90

162

比率

2.47%

5.56%

55.56%

油气储运工程

人数

4

8

48

73

比率

1.37%

10.96%

65.75%

石油学院小计

人数

5

17

138

235

比率

2.13%

7.23%

58.72%

(二)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由五个专业组成,分别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共毕业344人。就业类别分布在升学、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就业率最高的三个类别为私营企业241人,占70.06%;国有企业28人,占8.14%;升学30人,占8.72%。(见表2.3.2)

表2.3.2 2021届毕业生机械工程学院就业情况统计表(截至2021年9月1日)


国有 企业

升学

私营 企业

总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人数

16

20

131

187

比率

8.65%

10.70%

70.05%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人数

5

1

22

31

比率

16.13%

3.23%

70.97%

机械电子工程

人数

4

9

25

45

比率

8.89%

20%

55.56%

工业设计

人数

3

 

31

41

比率

7.32%

 

75.6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人数


 

32

40

比率


 

80%

机械学院小计

人数

28

30

241

344

比率

8.14%

8.72%

70.06%

(三)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由三个专业组成,分别为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共毕业178人。就业类别分布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就业率最高的三个类别为私营企业144人,占80.90%;国有企业10人,占5.62%;其党政机关7人,占3.93%。(见表2.3.3)

表2.3.3 2021届毕业生化学工程学院就业情况统计表(截至2021年9月1日)

党政机关

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

总数

化学工程与工艺

人数

5

6

87

106

比率

4.72%

5.66%

82.08%

环境工程

人数

1

2

25

30

比率

3.33%

6.67%

83.33%

能源化学工程

人数

1

2

32

42

比率

2.38%

4.76%

76.19%

化工学院小计

人数

7

10

144

178

比率

3.93%

5.62%

80.90%

(四)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由三个专业组成,分别为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共毕业434人。就业类别分布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就业率最高的三个类别为私营企业290人,占66.82%;国有企业19人,占4.38%;党政机关13人,点3%。(见表2.3.4)

表2.3.4 2021届毕业生经济管理学院就业情况统计表(截至2021年9月1日)

党政机关

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

总数

财务管理

人数

10

14

170

276

比率

3.62%

5.07%

61.59%

国际经济与贸易

人数


2

51

69

比率


2.90%

73.91%

市场营销

人数

3

3

69

89

比率

3.37%

3.37%

77.53%

经管学院

小计

人数

13

19

290

434

比率

3%

4.38%

66.82%

(五)自动控制工程学院

自动控制工程学院由三个专业组成,分别为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共毕业184人。就业类别分布在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就业率最高的二个类别为私营企业75人,占40.76%;国有企业25人,占13.59%。(见表2.3.5)

表2.3.5 2021届毕业生自动控制工程学院就业情况统计表(截至2021年9月1日)

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

总数

自动化

人数

8

34

77

比率

10.39%

44.16%

测控技术与仪器

人数

2

10

29

比率

6.90%

34.4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人数

15

31

78

比率

19.23%

39.74%

自控学院小计

人数

25

75

184

比率

13.59%

40.76%

(六)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由四个专业组成,分别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共毕业288人。就业类别分布在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就业率最高的二个类别为私营企业96人,占33.33%;国有企业11人,占3.82%。(见表2.3.6)

表2.3.6 2021届毕业生信息工程学院就业情况统计表(截至2021年9月1日)


国有 企业

私营 企业

总数

通信工程

人数

2

3715

35

比率

2.86%

45.86%

物联网工程

人数

1

27

67

比率

1.46%

40.30%

电子信息工程

人数

2

27

73

比率

2.74%

36.9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数

7

27

113

比率

6.19%

23.89%

信息学院小计

人数

11

96

288

比率

3.82%

33.33%

(七)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由三个专业组成,分别为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造价,共毕业307人。就业类别分布在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就业率最高的两个类别为私营企业149人,占48.53%;国有企业75人,占24.43%。(见表2.3.7)

表2.3.7 2021届毕业生土木工程学院就业情况统计表(截至2021年9月1日)

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

总数

土木工程

人数

55

88

193

比率

28.50%

45.60%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人数

6

18

32

比率

18.75%

56.25%

工程造价

人数

14

43

82

比率

17.07%

52.44%

土木学院小计

人数

75

149

307

比率

24.43%

48.53%

(八)外语学院

外语学院由二个专业组成,分别为英语、俄语,共毕业118人,就业类别分布在中等初等教育、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就业率最高的两个类别为私营企业82人,占69.49%;中等初等教育13人,共占11.02%。(见表2.3.8)

表2.3.8 2021届毕业生外语学院就业情况统计表(截至2021年9月1日)

中等初等教育

私营企业

总数

英语

人数

1

35

48

比率

2.08%

72.92%

俄语

人数

12

47

70

比率

17.14%

67.14%

外语学院小计

人数

13

82

118

比率

11.02%

69.49%

(九)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由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动画三个专业组成,共有毕业生154人,就业类别分布在参军入伍、私营企业等。就业率最高的两个类别为私营企业130人,占84.42%;参军入伍5人,占3.25%。(见表2.3.9)

表2.3.9 2021届毕业生艺术学院就业情况统计表(截至2021年9月1日)

参军入伍

私营企业

总数

广播电视编导

人数

1

43

77

比率

1.30%

87.76%

音乐表演

人数

1

63

49

比率

2.04%

81.82%

动画

人数

3

24

28

比率

10.71%

85.71%

艺术学院小计

人数

5

130

154

比率

3.25%

84.42%

四、总体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最显性的标志、是社会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尺度。我校就业质量评价重点体现为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以及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度等方面。收入高低是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的市场价值的体现;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越高,体现了专业培养帮助毕业生更多地得到了市场价值的实现;离职率越低,工作稳定性较强,反映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匹配度较高,毕业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也符合了毕业生的期望。毕业生满意度是毕业生本人的评价,是衡量学校培养和就业质量的最直观指标。以下是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体现的几个方面:

(一)收入较理想

我校毕业生的月收入集中在4500-6000元区间段,月收入较高的专业是石油工程专业、化工相关专业。

(二)专业对口度较高

2021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最高的为环境工程专业,其次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三)部分用人单位对学总体满意度较高(见表2.4.1)

表2.4.1 2021届毕业生部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表(截至2021年9月1日)

用人单位名称

所属行业

2021年该单位在本校签约数

对学校毕业生

整体评价情况

评价理由

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

石油

32



学生能力突出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

25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

北京链家置地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经管

22



学生稳定度高

黑龙江省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土木

17



学生吃苦耐劳

、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截至2021年9月1日,2021届毕业生中共有315人尚未就业,未就业毕业生占比最高的三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3人,占比46.90%;电子信息工程33人,占45.21%;通信工程14人,占40.00%。大部分未就业的毕业生将继续寻找就业机会,以便缓解来自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争取实现早日就业。(见表2.6.1)

表2.6.1 2021届毕业生未就业毕业生统计表(截至2021年9月1日)


未就业

总数

石油工程

人数

16

162

比率

9.88%

油气储运工程

人数

3

73

比率

4.1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人数

6

187

比率

3.2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人数

0

31

比率

0.00%

机械电子工程

人数

6

45

比率

13.33%

工业设计

人数

1

41

比率

2.44%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人数

2

40

比率

5.00%

化学工程与工艺

人数

3

106

比率

2.83%

环境工程

人数

0

30

比率

0.00%

能源化学工程

人数

2

42

比率

4.76%

财务管理

人数

68

276

比率

24.64%

国际经济与贸易

人数

8

69

比率

11.59%

市场营销

人数

13

89

比率

14.61%

自动化

人数

7

77

比率

9.09%

测控技术与仪器

人数

6

29

比率

20.6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人数

10

78

比率

12.82%

通信工程

人数

14

35

比率

40.00%

物联网工程

人数

23

67

比率

34.33%

电子信息工程

人数

33

73

比率

45.2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数

53

113

比率

46.90%

土木工程

人数

13

193

比率

6.74%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人数

3

32

比率

9.38%

工程造价

人数

5

82

比率

6.10%

英语

人数

6

48

比率

12.50%

俄语

人数

4

70

比率

5.71%

音乐表演

人数

1

49

比率

2.04%

广播电视编导

人数

8

77

比率

10.39%

动画

人数

1

28

比率

3.57%

总计

人数

315

2242

比率

14.05%

 

 

 

 

 

 

第三章 就业工作采取的主要做法

近几年来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继续较大幅度增长,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坚决贯彻落实省政府的要求,在省教育厅的直接领导下采取有效措施,我校就业工作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实施“一把手工程”,就业与校企合作处全力以赴,打开就业的新思路,体现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校情,大胆开拓新思想,着手做出新举措。在各学院及相关部门同仁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下,坚持“尽一切努力为学生开创就业渠道”的工作思路。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以不断改善学生的就业思想,不断扩大就业岗位的多样和多向性为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营造毕业生敢下基层、能下基层、乐下基层的良好氛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保证了毕业生顺利就业。

学校每年定期召开年度就业工作会议和就业工作专项会议,总结部署和研究落实就业工作。分管校长与各学院书记签订每年的就业目标责任书,确定就业目标,下达就业任务;就业与校企合作处下发当年《就业工作要点》,出台年度《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就业工作奖惩实施办法》等,建章立制,强化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

一、就业工作实行“一把手工程”

我校深入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全员包保责任制”等工作机制。坚持高位推动,成立由“学校一把手+学院一把手”分别担任组长的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院—系—班”四级联动,“职能部门、学院、辅导员、教师”全员包保的“大就业”工作格局,真正做到就业工作人人有指标,人人负责任。同时,全年不断线地开展“就业周报制”,学校对就业工作开展不利的学院主要领导采取约谈、扣发年终绩效等方式督促就业工作的开展。对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学院给予奖励及典型经验交流,树立学校就业工作典型。以上各项政策的落实促进了我校就业工作稳步发展,受到了广大师生及家长的认可,得到了社会认可度,继而促进了学校稳步前行。

二、加强企业走访,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从三月初开学,根据学校领导的指示,就业与校企合作处累积召开大小就业会议10次,会议中领导部署就业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充分体现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的态度和决心。我校就业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外部市场开发建设,二是校内的招聘会安排、企业接待、日常就业工作以及就业数据处理、分析、统计、上报。我就业与校企合作处分工明确,内外兼顾做好整体就业工作。

就业外部市场开发中,根据校领导的指示,全员跑市场,寻求岗位对接。学校校长、副校长带领各二级学院院长主动外出联系政府和企业,学校办学定位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区别研究型高校,将学生就业岗位定位于“招的来、用的住、留的上”一线工程师,先后与南通市人社局、绥化市人社局、宁波北仑区人社局等省内外8家人社局及100余家企业达成了共同为石油石化行业培养优秀人才的政校企合作意向,已累计有122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到校开展专场招聘会,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与当地的多家百亿级以上的大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其中如东县的桐昆集团一次性签约112人、海门市的中天钢铁一次性签约160人、南通市的中天科技一次性签约105人,这些千亿级别的企业用人需求量大且需求专业与我校专业设置匹配度高,为我校整体就业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们积极调动各个学院,选取有能力的同志,配合就业与校企合作处一起开发市场。

就业日常工作中,累计为2021届毕业生召开80多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数量4000余个,召开大型双选会3场,参加招聘的企业有300余家,提供岗位数量6000余个,累计为2021届毕业生提供9000余个岗位,做到学生供需比为1:4,达到为每个学生都提供至少四个工作岗位的选择。全年就业与校企合作处接到省教育厅学生处下达重要就业数据统计任务6件,全部按要求及时、准确的完成任务。累积在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官网、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就业服务平台、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2021届毕业生就业微信群刊登就业信息500余条。在学生派遣工作统计中,连续工作50余天,保质保量、高效地完成2242名毕业生的派遣工作。

每年的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是我省各高校进行大型综合场招聘会的时间。我们学校在做好综合性招聘会的同时,积极主动的联系与我校专业相关的企业,把他们请进校园,为他们提供一切所需要的条件,开展了许多的专场招聘,以及一场大型综合招聘会。我办要求每次用人单位招聘时,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全部到场。这样使学生频繁的与用人单位接触,即使有许多学生没有与企业签订协议,但是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理解了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要求。我们在做好各个招聘会召开的同时,积极拓展网络就业渠道,从网络中获取就业信息。学校成立了就业创业中心,成员为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其中外联部的工作就是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搜寻他们感兴趣的就业信息,让他们从学生的角度选择工作岗位,以学生特有的思维寻找适合他们未来发展前途的企业。这样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工作后的稳定性,也使我校的就业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正是因为学生工作的稳定性,使我校的毕业生在各用人单位中得到好评。

三、加强就业教育,端正就业态度

我校就业部门大力为学生开展就业教育,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就业心态教育,从入学开始就业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一是在对各年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对各学院毕业生开设就业课程,由我们专业老师定期讲解有关就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不断地了解就业形势、就业前景,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就业心态。二是聘请专家讲座,开阔就业视野,传授就业经验,指点就业迷津。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对就业有进一步的认识,招生就业与校企合作处邀请企业专家来学校讲学,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注重实践能力”为主题,给学生提出了有关就业创业的建议,并耐心回答了学生提出的有关择业的问题,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更加明确,为就业增长了见识,树立了信心。三是学院院长、书记、主管毕业生工作的辅导员经常与即将毕业的学生谈心,开展就业思想教育工作。教导学生端正就业态度,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大城市,不要把工作只盯在机关办公室,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站稳脚跟,充实自我。同学们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念。四是就业与校企合作处举办毕业生成功就业经验交流会,充分发挥他们示范引导作用。先后邀请了优秀毕业生回学校座谈,向在校学生传授就业的成功经验,分享自己的就业心得,激励在校学生树立良好就业的勇气。

四、适应社会需求,培育专业技术人才

选准专业,不愁就业,培养社会紧缺人才,是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因此,学校严把招生入口关,从源头就注重就业工作。每年我校制订招生计划,都经过专家论证,聘请省招生部门以及政府和企业集团的人力资源专家共同讨论,选择办学条件优、就业形势好的专业招生。与此同时,学校就业部门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科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的制定工作,实现了教学与改革、教书与育人、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现在我校开设了许多特色专业,如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专业。我校成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就业创业教研室”,将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课部分实践内容与企业一线结合,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和就业方向,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整合专业的师资队伍,采取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就业指导课程的整体效应,使其在就业工作精细化服务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我校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两门课程列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五、重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及创新创业课程队伍建设

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就业岗位的有力竞争者和就业岗位的直接创造者。我校开展了“阶梯-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针对一年级学生嵌入理念教育模块,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由专业教师进行相关课程辅导,使学生了解创新创业内容,形成创新创业意识;针对二年级学生嵌入模拟训练模块,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实训活动,学生可利用经济管理学院企业模拟经营中心开展模拟创新创业实践,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创新创业形式,形成初步的创业观念;针对三年级学生嵌入实践项目模块,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校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校级、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帮助学生在淘宝等网络电商平台开设网店等多种途径,为想完成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实践前期的创新创业想法,形成初步的创新创业成果。针对四年级学生嵌入实践运营模块,给予学生各种创新创业帮扶政策和相关信息,通过学生总结前三年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就着手完成创新创业工作,使创新创业从纸上谈兵转化成现实成果。

第四章 就业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理念需要提高

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理念还需要不断增强。学生看到已经签约的毕业生得到国企的岗位后,就认准国企,产生了非国企不签的态度。虽然在主管校长的正确领导下,这一现象得到改善,但仍有部分毕业生使自己错过许多与大型民营企业签约的机会,同时近年来考研二战及考事业单位、公务员人数逐年增加。

二、毕业生就业诚信观念有待加强

我校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准,有些好高骛远,认为自己可以胜任任何工作,所以不断的违约,在签完一个工作后,仍继续与另一家公司签约。这种情况首先会让招聘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工作不踏实,流动性大,也会无故浪费很多其他毕业生找工作的机会。最终导致无论就业与校企合作处如何挽留招聘单位都不会再来我校招聘。

三、毕业生对省外工作的认可度不高

我校省内人数较多,毕业后到外地工作的学生较少,大都是不愿意离开父母,感觉在外地工作不适应,不敢出外去闯,没有一种敢于拼搏的精神。对于南方企业的招聘大都保持一种观望的态度,极少有人去工作。

四、毕业生对跨专业就业工作不认可

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对工作岗位的对口性要求过高,非本专业的工作不干。使得他们错过与许多有发展前景企业签约的机会,等他们反应过来时已经为时过晚。

第五章 针对存在问题的几点措施及建议

一、实行目标责任制,做到用人单位、毕业生双满意

为确保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应明确要求各学院将每年提高就业率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克服毕业生数量净增带来的压力。我们将总体指标分解到各学院,根据各学院、各专业情况不同,社会需求不同,制定了不同的指标。为了鼓励各学院完成下达的指标任务,学校制定奖励办法,对各学院和就业先进个人进行评优奖励。同时制定各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标准。

我校为拉近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距离,积极在学校举办专场招聘会,主动联系用人单位,请他们来我校进行宣讲,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企业。学生通过近距离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大大提高了就业的针对性。我们尽一切努力给用人单位提供最好最优质的服务,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我们学校都给与提供宣讲所需要的地点,以及面试所需要的教室。为一切需要人才的企业创建平台,为有各种需求的毕业生联系他们满意的企业,努力做到学生和用人单位都满意。

二、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引导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专业结构及课程设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培养大批就业指导专兼职教师,做到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使学生的正确就业观念植入于心。在安排好学生就业的同时,极力做好未就业学生的思想工作,学校领导经常召开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洽谈会。老师们认真听取学生对就业的看法,以及在他们心里最想得到什么样的工作岗位。谈话中,就业指导老师也循序渐进的灌输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使学生转变固有的就业观念,理解就业的重要性。学校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多次请专家为毕业生讲解当前社会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的发展趋势。使广大毕业生对他们即将面临的就业问题认真重视起来。学生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后,也改变了旧有的想法,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未来。总体来看,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前的指导教育开展的越深刻,学生对就业的重视程度就越强。所以,真正的从学生角度出发,深入学生最真实的心理感受,才能真正的为学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使毕业生的工作时间和稳定性得到很好的提高。

三、建立全上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让全重视就业

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学校实行积极的毕业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毕业生的就业焦虑心理。积极发挥每位老师的关系网,尽量为学生多提供就业信息,将学生就业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

 

 

 

 

 

 

 

 

 

 

 

 

 

 

结 语

我校的就业工作与各专业的科学设置是密不可分的。我校的专业设置立足长远,把目光放远。学校校长亲自研究未来就业形势,主抓就业的副校长亲自外出到各地,了解未来各大城市的稀缺人才类别,认真分析记录,最后校级领导开会研究专业的设置情况,立足于不断发展的社会。不仅使学生毕业后不愁工作,更使学生不愁没有好工作。学校的专业设置合理,极大的方便了用人企业的人才“采购”需求。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历经了18年,从精细化服务到前瞻性服务,不断推进“就业质量提升工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2021年就业率为85.95%,充分说明学校各专业设置较符合相关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及毕业生个人职业发展道路。学校还制定了就业工作评价体系,建立了包括组织领导、条件保障、人才培养、就业指导、管理服务、成效及特色在内的各环节、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开展了以在校生和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为对象的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就业现状满意度、就业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等。

虽然我们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中、就业政策的宣传中、团体职业辅导和个体咨询服务中不断强调正确的择业观,强调大学生对祖国建设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至关重要等,但也无法很好的影响毕业生对就业区域的严重偏好。由此可以看出,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专业知识在面试求职中至关重要,学校也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减少毕业生求职遇到的困难。这提醒了我们,也给了我们思索,要如何开展、加强在校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为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学校今后将在师资队伍专业化、职业咨询人员专家化、服务人员高素质化方向继续努力,将进一步以提升就业质量为重点,建设完善的就业市场开拓与管理模式,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大就业指导力度,更好地激发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进一步提升就业能力,推动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以上是我校202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的情况。有收获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一定继续发扬认真刻苦的工作态度,汲取工作中的经验,为做好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育厅领导的指导下,我校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一定再创新高。

Baidu
sogou